嬰幼兒護理小錦囊

(資料由張傑醫生提供)

身體的溫度高於正常體溫,便稱之為發燒,會出現疲倦、肌肉痛、頭痛等病徵,但發燒度數的定義會受以下兩方面所影響:

1. 年齡
根據美國研究顯示,初生BB、小朋友及成年人對發燒度數的定義都有不同*,即會隨著BB年齡增長0至3個月、3至36個月或36個月以上而有所變化。

2. 測溫方式
人的體溫分為體內及體表溫度,測量體溫的方式不同(如口探、耳探、額探、肛探及腋探),度數亦不同,而最準確是測量體內溫度,因為體表溫度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

 

*Herzog L, Phillips S. Addressing Concerns About Fever. Clinical Pediatrics.2011; 50(#5): 383-390.

大部份是,除了注射疫苗後的反應或脫水情況(例如: 長時間進行戶外活動或天氣太炎熱令體溫上升引致中暑或熱衰竭) 但是相反,發病也不一定發燒,所以建議先求醫判症。

一般在九月至十月,但有機會提前、延遲或延長。病徵多是發燒、疲倦、肌肉痛、頭痛等。

所有感染性疾病,包括細菌、其他過濾性病毒,都可引起發燒。

是。但是原因只是他們受感染的機會較少。若果初生嬰發燒,家長則要多加留意及帶他們看醫生。

1. 接種疫苗後發燒:
服用嬰兒退燒藥或觀察便可,如超過48小時都不退燒便需覆診。

2. 呼吸道感染發燒:
用溫水洗澡降溫、服藥控制病徵、未必能1-2天內退燒,如連續3天不退燒便需覆診。需留意新的病徵、提防其他系統感染,例如神經系統、肌肉系統等。

3. 尿道炎:
密切觀察、抗生素治療、跟進尿液種菌報告,發燒度數的升或跌反映治療是否有效。

選擇耳探或額探機,需視乎環境需要而定。耳探比較準確,但額探則較方便,適合BB睡覺時及日常上學前測溫,可是額探易受汗水、冷氣等環境因素影響,故需在穩定環境下停留30分鐘方能獲得較準確的測溫結果。如家長發現額探測溫度數有偏差,建議使用耳探機確保測溫準確。

• 每次測溫要換新耳套
張傑醫生提醒家長每次使用耳探機為BB測溫前,謹記要更換新耳套。因為耳垢積聚在耳套上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有可能延誤診斷。

• 酒精拭抹耳套不能有效殺菌
有家長認為使用酒精拭抹耳套,便能完全殺菌,但張傑醫生強調,要百分百殺菌必需使用藥水將物件「浸或焗」多小時才能收效,所以不相信單憑酒精拭抹耳套能有效殺菌。

• 不可重覆使用耳套
使用過的耳套會沾上細菌,重用耳套來測溫時容易把細菌直接帶進耳道或耳膜引起發炎,而且重覆使用耳套有機會破損,弄傷BB耳道,最終得不償失。張醫生表示為測溫準確及安全衛生起見,每次測溫前都需要使用全新耳套。

 

醫生小貼士

當BB一旦發燒,家長應該盡快去看醫生作診斷找出病原體,對症下藥接受適當的治療。

 

照顧發燒 BB Step By Step

1. 家長按醫生指示餵BB服退燒藥。
2.
家長可使用物理性方法紓緩BB不適,例如替BB用暖水洗澡降溫、貼退熱貼等。
3.
家長需定時為BB測量體溫,密切觀察BB狀況,約一至兩天便可退燒。
4.
若BB三日仍未退燒,家長便需帶BB覆診跟進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