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發燒?
成年人發燒發燒是指身體溫度(包括額/耳探)持續高於正常體溫範圍,當有發燒現象產生時,表示身體中的防禦機制正在對抗病菌的感染。發燒只是一個徵狀,而不是疾病,所以發燒不應該只是被用來衡量疾病的嚴重程度,同時也應該把其它的徵狀納入考慮。
發燒時身體會出現甚麼變化?
體溫上升並同時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率,這有助於減低病菌的繁殖;同時血管也會擴張讓升高 的體溫透過皮膚把熱氣散出去。
幾度才是發燒?
一般來說,成年人身體溫度超過 38°C(100.4°F)被視為發燒。包括額/耳探發燒,但具體標準可能因年齡和測量部位而異,請參考以下表格:
年齡 – 正常體溫範圍 (°C)
嬰兒 (0-3 個月) >35.8°C 至 37.4°C
幼兒 (3 個月至 3 歲) >35.4°C 至 37.6°C
兒童 (3-10 歲) >35.4°C 至 37.7°C
成人/ 老年人 >35.4°C 至 37.7°C
常見問題
甚麼時候及每間隔多久就應該測量一次體溫:
當成年人身體不舒服時,就應該立即測量身體溫度 (包括額/耳探),檢查一下是否有發燒?!想 確定他是發燒或只是短暫的體溫上升,就必須重覆測量體溫,例如:每小時一次。
長期記錄體溫有助於了解體溫的變化,而且也能提供醫生有用的參考資料,幫助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
理想測量體溫的方式
測量體溫的目的,是要測量中樞軀幹的溫度,也就是得知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的溫度。因 此,理想的測溫方式,是必須能夠準確地反映人體中樞的體溫。但是要觸及這些重要器官實在 太困難,所以就要藉由測量身體的其它部位來探知,如額/耳探。
銀溫度計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都使用水銀溫度計來做為測量肛門、口腔或腋下溫度的工具。只是這個方 法需要花上數分鐘才能得知結果,而且有時也會看不清楚準確的讀數。兒童使用時,更有咬斷 溫度計的危險。若家裡有超過一人以上使用同一支水銀溫度計,「交叉感染」又是另一個潛在的危險。
電子溫度計
電子溫度計的好處當然比水銀溫度計多,不只因為它顯示讀數較快,而且也比較容易閱讀更沒有咬斷的危險。
紅外線溫度計
它最大的好處是測量體溫的速度很快,大概只要幾秒。但紅外線溫度計只能測量表面或腔穴, 如口腔、鼻腔或耳孔的溫度並不能直接測量皮膚表面以下的溫度。
紅外線耳溫槍
它是利用探測耳膜及周邊組織所發出的紅外線熱量來測量體溫只要幾秒鐘,電子顯示螢幕便會 顯示讀數,所以你只需孩子稍稍配合即可;但是和一般其它體溫測量法一樣,耳溫測量需要擺放在適當的位置及施以適當的技巧,才能得到正確的讀數。
紅外線皮膚溫度計
主要是利用紅外線探測身體其它部位的溫度,例如:太陽穴(額探)或腋下,只是皮膚的溫度未 必能準確反映核心體溫。
是的,發燒幾度會因不同溫度計而有所不同。這是因為不同部位的溫度計測發燒的標準不 同,肛溫是人體最接近實際體溫的部位,因此肛溫也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測量發燒幾度的方法。 紅外線溫度計測量的是皮膚表面的溫度(額探),而非核心體溫。因此,紅外線溫度計測量的體 溫可能比肛溫、口溫、腋溫、額溫等部位的體溫低 0.5°C 左右。
因此,在使用不同溫度計測量發燒幾度時,應注意以下差異:
肛溫計的測量結果最接近實際體溫,但測量速度較慢、使用繁瑣、易摔碎、安全性較低。 電子溫度計的測量結果較接近實際體溫,測量速度較快、使用方便、安全性較高,但價格較高。
紅外線溫度計的測量結果與實際體溫存在一定差異,但測量速度最快、使用最方便、安全性最 高。
除了身體溫度升高之外,發燒 (包括額/耳探)還可能伴有以下徵兆:
• 寒顫
• 頭痛
• 肌肉酸痛
• 疲倦
• 食慾不振
• 噁心嘔吐
• 腹瀉
成年人發燒時身體溫度上升並同時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率,這有助於減低病菌的繁殖;同時 血管也會擴張讓升高的體溫透過皮膚把熱氣散出去。
發燒的處理方法主要包括:
多喝水:發燒會導致體液流失,因此多喝水非常重要。
休息:發燒時,身體需要休息以恢復體力。
使用退燒藥:可以使用退燒藥,但應遵醫囑。
一般來說,體溫超過 38°C 就應該就醫。發燒的程度通常分為以下五種:
低燒 – 體溫在 37.5°C 至 38°C 之間
中等程度發燒 – 體溫在 38°C 至 39°C 之間
高燒 – 體溫在 39°C 至 40°C 之間
超高燒 – 體溫超過 40°C 但低於 41.1°C
極度高燒 – 體溫超過 41.1°C
如果發燒 (包括額/耳探)持續超過 3 天,或伴有嚴重症狀如呼吸困難、劇烈頭痛等,應及時就 醫。
觀察其他症狀,如精神狀態、食慾、排尿情況等。
除了定時服藥之外,還可以透過以下來降溫:
• 保持室內通風:確保房間空氣流通,有助於散熱。
• 穿著輕便衣物:選擇透氣、寬鬆的衣物,有助於散熱。
• 冷敷:可以用溫水浸濕毛巾,敷在額頭、手腕或腳踝等部位,幫助降溫。
• 溫水擦浴:用溫水擦拭身體可以幫助降低體溫。
• 避免過度保暖:不要過度包裹或蓋太厚的被子,以免阻礙散熱。
• 調節室溫:保持室溫在舒適的範圍內,不要太熱或太冷。
不建議這樣做。發燒期間過度保暖可能會阻礙散熱,反而不利於降溫,甚至可能會導致脫水。
成人退燒後,仍需注意以下事項,以促進身體恢復:
繼續休息:雖然體溫已退,但身體仍需時間恢復。應繼續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勞累。
補充水分:發燒過程中可能導致體液流失,因此退燒後仍需多喝水,補充水分。
保持清淡飲食:退燒後仍應保持清淡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魚肉等。避免食用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觀察病情:退燒後,應密切觀察病情。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
• 體溫再次升高
• 出現新的症狀,如頭痛、肌肉酸痛、腹痛等
• 病情沒有改善或出現惡化。
流感季節注意事項
• 香港人口稠密,於流感季節,不僅學校易受感染,家長外出後亦會把病菌帶回家。因此,除了小朋友應接種流感針外,整個家庭都應接種。這樣可大大提高家人的抗體,從而有效減低患上流感的風險。
• 流感季節期間家長亦要加強預防意識,特別是呼吸道交叉感染。家長應多留意自己健康狀況,若果家長本身已受感染,小朋友亦有較高機會受感染。
其他相關文章:
用家小錦囊
額溫槍與耳溫槍比較
成年人發燒處理小錦囊
小朋友發燒護理小錦囊